BloggerAds
- Jun 03 Fri 2016 18:12
農曆五月 -『九毒日』
- Jun 03 Fri 2016 02:22
宗薩欽哲仁波切:『閻羅王』正是『文殊菩薩』!!!
從許多大乘經典中,我們得知『閻羅』不是別人,正是 『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是『智慧』的象徵。可以說,坐在那裡決定誰要受什麼苦的地獄之王,其實就是你自己『究竟的智慧本性』。
- Jun 03 Fri 2016 02:08
一切『外境』都是『自己心性的投射』
- Jun 03 Fri 2016 01:57
所謂『幫助別人』只不過是『演一場戲給別人看』!
像我們這種『菩薩』,也就是受了『菩薩戒』的『菩薩』,在我們修道的過程裏面呢,在目前我們的狀況裏,最安全的一個修道的方法就是『發菩提心』。
龍欽巴尊者有一本非常出名的著作,叫《龍欽七寶》,其中有一個叫『口訣寶』。他說在我們現在的程度,根本談不上去幫助別人。但是『至少我們要有意願去幫助別人』。因爲我們現在有這樣的意願,至少能夠幫助我們不去傷害別人。
- Jun 03 Fri 2016 01:45
『禅定』基本上是『什麽都不做』!
什麽是『智慧』呢?智慧沒什麽神聖的,不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也不是超級智力。幾乎可以說他沒有什麽特別。
它不是某種可以獲得的東西,我們不能購買智慧,我們也不能增加它,因爲我們已經擁有它。
- Jun 03 Fri 2016 01:26
『無常』不過是『事物和合』的過程之一部分而已
佛陀不是一個悲觀者、也不是末日論者,他是『重視實際者』,而我們卻多是『逃避現實者』。
當他說一切和合皆是無常,他並不認為那是壞消息,而是簡單、科學的事實。根據你的觀點,以及對這個事實的了解,無常可以是通往啟發與希望、光榮與成功的大門。
- Jun 03 Fri 2016 01:13
輪涅不二 - 『涅槃』就是『真正的輪迴』!!!
有一種很特殊的輪迴,我們可以稱之為『真正的輪迴』。然後有另一個輪迴 - 是你從學習中得來、製造出來的。
後者是你的上師教導給你的, 那裡面包括著諸如:輪迴多麼痛苦!要消滅它……等等。 但這一切不過是理論上的概念,前者才是『真正的輪迴』。我們的問題是並不想把『真正的輪迴』去掉。
事實上,這個『真正的輪迴』正是我們一直蹭來蹭去願意停留於其中的狀態。我看過很多佛教徒經常聚在一起議論:關於厭離輪迴呀,憎惡輪迴呀等等。不過他們談及的輪迴都是那個理論上製造的輪迴,而不是『真正的輪迴』。
- Jun 02 Thu 2016 23:53
宗薩欽哲仁波切:為什麼中國人總是『悲傷』的呢?
記者:您為什麼會認為我們是悲傷的呢?
仁波切:你們總是在嘗試抵禦寂寞,同時他們也似乎知道自己無法抵禦寂寞,因之,他們有這種悲傷情懷,它反映在水墨畫以及各種各樣的東西裡面。
除了悲傷,你們也很實際,很慷慨,而且在各方面都很勤奮,不懶散。另外,我本身是 文殊菩薩的追隨者,我小時候曾讀到,中國人是 文殊菩薩的子民,這大概對我也有某種影響吧。
- Jun 02 Thu 2016 23:38
宗薩欽哲仁波切:修行的『場所』與『獨處』
修行的場所在哪裡都無妨,所以試著不要過分挑剔。否則,你會為了安排正確的修行條件,而把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花在枝微末節上,卻沒有時間修持。
龍欽巴尊者曾說:「在山頂上,我們的心自然而然會較為清晰,因此較容易平息心理上的昏沉」。
- Jun 02 Thu 2016 17:31
寬運法師: 『末法時代』應如何修行?
- Jun 02 Thu 2016 15:01
【蒙古彌勒大佛計劃】主尊-立姿彌勒佛像
【蒙古彌勒大佛計劃】的主尊,及與功德主結緣的小佛像是複製自『扎那巴扎爾』風格的十七世紀銅像。
此像髮髻高攏,面相秀美,五官俊朗,神態安詳靜謐,氣質高雅而神秘;佛身造型柔和而不失生動,不加瓔珞反而增添整體流暢度;下身薄裙貼身,衣角飛揚,凸顯肉身美感,具有濃厚尼泊爾與印度雕塑遺風;法座蓮瓣寬肥飽滿,令人見之歡喜。實是一上乘作品,因此也有不少模仿之作。
- Jun 02 Thu 2016 01:03
共同匯聚一股『祈禱護法』的力量
一直困在生死魔軍的牢籠裡無法逃脫,就是因為我們太相信自己、完全靠自己,不祈禱上師三寶,不祈禱本尊、空行、護法,一意孤行的惡果。我們自身的能力只在墮落方面綽綽有餘,而在成辦善法功德方面,一直都是不堪一擊!否則,我們早已不是六道淪落的可憐人了。
頂禮大恩至尊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 Jun 01 Wed 2016 17:51
死刑犯持誦『滅定業真言』,彈彈虛發!
1996/04/26 中國時報 記者簡東源 花蓮報導
慈航雜誌社長楊國男25日前往花蓮看守所,與被羈押的當事人分享學佛經驗。
在他全省教誨經驗中,八年前,一位死刑犯臨刑前三天一心持誦『滅定業真言』,臨刑時,行刑人動用六支手槍、十八發子彈,竟「彈彈虛發」,現任高雄監獄典獄長吳賢藏是見證者。
- Jun 01 Wed 2016 16:57
憶念薩迦圓滿宮 達欽法王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法王)以前常常跟我們講起他的上師 托噶如意寶(土登曲札尊者/堪欽土登曲培)和 達欽法王的故事。
那時 法王如意寶還在石渠江瑪佛學院依止上師修學佛法。托噶如意寶因年事已高,大部分時間都在佛學院閉關或講學,平時幾乎不出門,多有名的活佛、堪布到了石渠,他也很少特意前去求傳承、求灌頂。
但有一年 達欽法王來到石渠,托噶如意寶得知消息後,對身邊眾弟子說:「十地菩薩現在到了家門口,我們不去向他求法求加持的話,實在太愚蠢了」。
- Jun 01 Wed 2016 16:28
希阿榮博堪布:要快樂,就得學會『寬容』
鼓勵競爭攀比、以輸贏來衡量人生價值只是部分社會、部分人的做法,遠不能代表現代兒童教育的全貌。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使其順應天性地快樂成長仍然是主流。我希望為人父母者能夠開闊眼界,看到這一點。
父母們有必要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觀和對教育的態度。
- Jun 01 Wed 2016 16:18
希阿榮博堪布: 利益衆生不可『因大失小』
我們常說:「利益衆生」。然而,『衆生』一不小心就會成爲我們心中一個「抽象」的集體名詞,而不是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形態各異卻具有同樣的覺知能力、能感受痛苦和快樂的一個一個生命。
我們往往「因大失小」,擔心過於關注眼前的個體,會導致失去整體的視角和心胸。所以口頭上對衆生充滿感情,行動中卻對近在身邊的親友、同事身體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孤獨熟視無睹。
的確,做爲『大乘佛子』,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盡虛空界無量無邊的衆生的福祉。但同樣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忽視因爲各種因緣來到我們面前、需要幫助和關愛的每一個有情、他們來世以及今生、日後以及眼前的安樂。
- Jun 01 Wed 2016 14:49
慈成加參仁波切:做煙供很簡單,但是功德非常大
做煙供很簡單,但是功德非常大。
有時候,我們在修法過程中,找不到原因地這裡痛、那裡痛,這裡不舒服那裡不舒服,天天煩惱很多,不開心、不快樂,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些都是因為我們過去世欠債太多,冤親債主業力果報呈現的緣故。
- May 31 Tue 2016 00:11
希阿榮博堪布: 『大圓滿』的加持力真的不可思議
眾生的根機千差萬別,佛陀慈悲智慧,應機施教,針對不同的根器,宣講了不同的度化眾生的方法。
按照寧瑪巴觀點,將小乘、大乘和金剛乘進一步分成九乘。
三經續因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 May 30 Mon 2016 17:10
索達吉堪布:佛經中『天人』與『阿修羅』的兩次戰爭
「人類」、「非天」、「天人」這三界叫「三善趣」,雖比「三惡趣」(地獄、惡鬼、畜生)快樂,但也不離痛苦,下面就敘述「非天」的痛苦。
「非天」,又名阿修羅。《大佛頂首楞嚴經》中說,阿修羅依『胎、卵、濕、化』四生而分四種。其中胎生者為人道所攝,濕生者為旁生(畜生)道所攝,化生者為天道所攝,卵生者為鬼道所攝。
- May 30 Mon 2016 16:00
希阿榮博堪布: 『寂靜之道』-於寂靜處體會本心
一:『皈依三寶』,說明我們決心無懼地面對生命中的一切,不再尋求慰藉、寄託、照顧,除了切實地經驗當下,不再企圖另尋出路。
二:我們之所以很難體會到本心,是因為日常生活中所作所為大都在牽著我們朝與本心相反的方向走。修行不為再去成就什麼、證明什麼,而只是引導我們放鬆下來,慢慢去貼近本心。
- May 30 Mon 2016 15:50
希阿榮博堪布: 華智(巴楚)仁波切的『意傳加持』
華智(巴楚)仁波切的四大心子之首,阿秋法王的師祖(師公的上師) - 紐西龍多仁波切(龍多丹畢尼瑪) ,曾這樣回憶自己證悟心性的經歷:
平日里,華智(巴楚)仁波切每到天黑就會在一張羊毛墊子上全身仰臥,臉朝上、仰望虛空,用一座時間來修持『三虛空』的修法。
- May 30 Mon 2016 03:21
香港首位轉世『祖古』-薩迦派 班諾仁波切
藏人稱呼轉世者為「祖古」(Tulku,「變化身」),相信他們擁有較高天賦,但也明白轉世者即使天資聰穎,今世也必須精進學習和修持佛法才會成就,沒有人剛生出來便是佛。「活佛」其實是漢人創造出來稱呼『祖古』的名詞,並不正確。
史上首位香港人被認證為轉世者 - 藏傳佛教薩迦派的 班諾仁波切,在屯門極樂寺進行正式公佈其祖古身份的「坐床」儀式,同時舉行香港首座藏傳佛教寺院 - 香港薩迦中心(位於極樂寺內)落成啟用典禮。薩迦派中地位崇高的 大寶金剛仁波切、智慧金剛仁波切、祿頂堪仁波切、塔澤堪仁波切,更是破天荒地一起蒞臨主持陞座典禮!
- May 29 Sun 2016 23:30
謙虛禮敬出家人的天帝釋提桓因與傲慢的阿修羅王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告訴諸比丘:過去世時,有一群仙人住在某一聚落旁的閒靜處;同時,離聚落不遠的地方,也住著一群天人和阿修羅,他們常常對陣打仗。
有一天,一位名叫「毘摩質多羅」的阿修羅王,除去身上的配飾,脫掉頭上的天冠,拿下傘蓋、刀劍,掩覆寶拂並脫下革履,走入仙人們所居住的地方。
- May 29 Sun 2016 17:54
慈誠羅珠堪布: 『佛教徒』應該要做什麼呢?
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的肺腑之言
我這幾年當中,有機會去了很多地方,了解、溝通了以後,我的結論是什麼呢?
實際上,我們當然也有很多人在弘揚佛法,也有很多人在修佛法,也有很多人用佛教來利益眾生,但是我認為是少數的。
我們多數的,我們出家人,多數的人去搞「形式化」的活動,我們多數的佛教徒特別喜歡去參加這些活動。
- May 29 Sun 2016 17:38
索達吉堪布: 到最後,『空性』也是『空性』的
- May 29 Sun 2016 17:25
索達吉堪布: 一坐禪『分別念』就出現了,怎麼辦?
有些人說:“我沒辦法坐禪,一坐禪,『分別念』就開始出現了。”
蓮花生大士的《六中陰竅訣》裡面說:覺得自己『分別念』多是好的象徵,說明你已經認識了自己的『分別念』。
因為我們以前對自己的『分別念』從來沒有觀察過,於是錯誤地認為自己『分別念』很少,實際上,真正坐下來觀察就會發現自己的『分別念』紛繁眾多。
- May 29 Sun 2016 17:00
宗薩欽哲仁波切: 是否一定要出家,修行才會完整?
【學生問題】
既然壽命無常,每天一想到我會隨時失去生命,就心情不好。尤其是我現在還沒機會出家修行,我現在覺得世間事都不究竟,都是在浪費時間,但我要在世間生活,就必須做世間事來養活自己,來保證生存以便修行。仁波切,我到底應該怎麼做?
- May 29 Sun 2016 01:18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2016年5月【歐洲弘法開示輯錄】
- May 29 Sun 2016 01:12
蓮花生大士:從內在斬除『貪嗔癡慢疑』五毒
- May 29 Sun 2016 01:04
嘎瑪仁波切: 捲入『世間八法』,就無法『出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