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Ads
目前分類:上師開示 (106)
- May 30 Thu 2024 23:27
釋迦牟尼佛授記:末法時代唯『金剛部』最得成就
- May 29 Wed 2024 00:21
2030鐵狗年-毀滅性刀兵劫等災難之預言
大集月藏經十曰:「於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於我法解脫堅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禪定三昧得住堅固。次五百年,讀誦多聞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鬥諍言頌,白法隱沒,損減堅固。」
- Jun 10 Fri 2016 01:23
在我們證悟之前,所有的『愛』都是基於『自我』
我們真的愛過嗎???
我們每個人都認為我們很愛自己的家人,你很愛自己的孩子、妻子,不是嗎?你會帶她們去吃他們喜歡的披薩,他們過生日的時候從不忘記給他們買禮物,在他們不高興的時候扮怪物嘗試改變他們的心情。我們每個人都確信這就是愛,大概沒有人會說這不是愛。
- Oct 16 Mon 2017 23:27
慈誠羅珠堪布: 黑蛇總義(密宗釋疑)
- Jul 14 Thu 2016 22:43
近得佛位之大竅訣:供養恭敬上師!
近日因某種緣起,有關漢藏佛教的話題又多了,有一種聲音說藏傳佛教會恐嚇信眾,說什麼不敬重上師就要墮金剛地獄,以此來挽留弟子的心,聚集信眾,有時覺得這種論調太過於蒼白!
為何這樣說呢?我們先來讀一則公案,是有關多欽哲·益西多吉尊者和他的弟子之軼事:
- Jul 10 Sun 2016 22:59
有些動物已經嚴重受傷,何必浪費金錢?
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沒有真正平等地看待眾生。
如果說我們的親人受傷、生病,我們一定不會眼睜睜看著他們受苦、等死。我們會盡全力去救他們,哪怕能延長一天生命也好。大乘佛子應該把對親友的這份慈悲逐步擴展到所有眾生身上。
- Jul 10 Sun 2016 22:47
如意寶晉美彭措法王《捫心十三問》
- Jul 03 Sun 2016 23:41
是否只要『正常生活』就是禪宗了?
- Jul 01 Fri 2016 02:53
修行人不可能在缺乏「大悲心」的情況下證悟空性
有一些佛教徒對放生沒有太大熱情,認爲這個很「初級」,聰明的佛教徒應該去研究「空性」等高級法門。
其實「空性慧」與「大悲心」是無二無別的,修行人不可能在缺乏大悲心的情況下證悟空性,而放生是培養大悲心的好方法。
- Jun 28 Tue 2016 16:33
發『菩提心』時,如何避免流於表面?
- Jun 25 Sat 2016 00:16
宗薩欽哲仁波切: 我們應該用什麼心態面對『上師』?
【學生問題】
當我們對某位老師有信心的時候,究竟我們在相信著什麼呢?因為很有可能這位老師和我們一樣是有煩惱的凡夫,或真的是佛菩薩。
然而除非證悟,我們很難看到老師的本性。所以我們在相信著老師的什麼呢?
- Jun 22 Wed 2016 02:34
熱羅益西降措仁波切: 跟了不好的上師怎麼辦?
不好的上師越少越好。
不好的上師是怎樣呢?給你講了半天佛法,看起來是佛法,給你講了《普賢行願品》也好,講了《金剛經》也好,講了《心經》也好,講了《地藏經》也好,表面上看起來是佛法。道理一深入進去,這裡面就有一點世間法。
怎麼樣的世間法?分別念,你和我分開,他和我分開,弟子和弟子之間有矛盾,本來沒有矛盾的,這時候就出矛盾,一句話說出來就計較。
- Jun 22 Wed 2016 01:21
『人品賢善』結合佛法修持就能順利地成就道果功德
- Jun 21 Tue 2016 23:20
當我們無所求時,一切將會自然地圓滿
當你的心停止渴望,那麼食物、財富與各種享受都將自動積聚而來。
當你在生命中清淨奉行教戒時,你的心將會變得調柔有彈性。
當你沒有任何野心或慾望時,資糧將自然而然地圓滿。
當你了解輪迴的特性時,你的心將會轉身離開世俗的追求。
- Jun 21 Tue 2016 16:21
希阿榮博堪布: 『持戒』與『信因果』的重要性
- Jun 20 Mon 2016 23:18
《宗薩欽哲仁波切祈禱文》
- Jun 20 Mon 2016 23:04
宗薩欽哲仁波切對文殊菩薩的精妙開示
在座的大多數人都應該很熟悉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以智慧著稱。
有時候,文殊菩薩示現為佛陀的弟子。身相常常示現為在家眾,就像觀音菩薩和普賢菩薩一樣。和觀音菩薩一樣,文殊菩薩以教法著稱。心經就記載了舍利佛與觀音菩薩的對話。
很多時候,文殊菩薩作為佛陀的助教,幫助弟子更深入地了解教法的意義。
- Jun 20 Mon 2016 00:07
靜波法師:簡單易行契理契機的修學法門-『佈施』
一、佈施的意義與種類
佈施,梵語dāna,意即佈施。也就是以慈悲心給予他人福祉與利益之事。《佛說維摩詰經》中說:“佈施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舍眾生來生其國”;《中論》中說:“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可見,佈施作為佛教修行的突破點,可以曆煉自己的身心,增長自己的福慧,以此積累自己成佛的資糧。應當說,佈施是學佛中簡單、易行、契理、契機的修學法門之一。所以菩薩六度法門的第一門就是佈施門。
- Jun 20 Mon 2016 00:04
蓮師開示曼達拉娃佛母:菩薩轉世和眾生輪迴之區別
- Jun 18 Sat 2016 00:43
時時處處體認『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