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問題】
既然壽命無常,每天一想到我會隨時失去生命,就心情不好。尤其是我現在還沒機會出家修行,我現在覺得世間事都不究竟,都是在浪費時間,但我要在世間生活,就必須做世間事來養活自己,來保證生存以便修行。仁波切,我到底應該怎麼做?
【學生問題】
既然壽命無常,每天一想到我會隨時失去生命,就心情不好。尤其是我現在還沒機會出家修行,我現在覺得世間事都不究竟,都是在浪費時間,但我要在世間生活,就必須做世間事來養活自己,來保證生存以便修行。仁波切,我到底應該怎麼做?
千萬不要自殺,自殺很苦的。自殺是這樣,譬如說你可以活到70歲,結果你30歲自殺了,你是跳樓死的,那你剩下的40年每天那個時間你就要去跳樓一次,要去那邊跳樓一次,苦不苦?太苦了。40年結束以後,你就要享受自殺的業報 - 『直接下地獄』。為什麼?自殺就是不孝父母,怎麼可能不下地獄呢?對不起眾生,一定要下地獄的。
下地獄以後又來做餓鬼,自殺鬼。然後如果你無量世的投胎,終於有機會做人,還要七次自殺。
然後你七次自殺完之後,以後你生生世世,你最愛的人自殺。因為你自殺讓對方很痛苦。你讓幾個人苦,那你就要體受那種幾個愛人自殺離開你的苦。
各位,我們兒子如果跳樓自殺我們苦不苦?苦啊。因為我們過去自殺過,讓別人這麼苦。
一般來說,"灌頂"是藉著修行佛法來獲得內心的自在。"自在"是指自主、自由,擁有內心的自由。因為我們看事情是被外在條件所限制,我們被煩惱所控制,所以並不自在。
要得『自在』必須從『因』著手,從認識因果規律開始。例如:行善因(佈施、持戒)斷惡。惡因是我們的煩惱,由煩惱生嗔恨或嫉妒,由此我們造下惡業。如佛子行第11偈頌:諸苦源於欲自樂,諸佛利他心所生;由此自樂與他苦,如實交換佛子行。樂因是慈心悲心;而苦因就是我執。
很多佛教徒,談到業力的時候,似乎認為業力是不能改變的,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百分之七、八十的業力,是我們可以改變的,而剩下的百分之二、三十,涉及到的是我們所不能控制的事物,譬如說:時間的流動。
這也包括有時候,業力成熟到了不可改變的情況。
問:有些法師說吃肉的人念經或念佛,有如『含血噴經書』?
海濤法師:我老實講,如果你瞭解道理,你就不會吃肉再念經了。但是,如果你現在還在吃肉,佛菩薩也不會怪你,佛菩薩希望你多念經,哪一天你能瞭解道理。我們要這樣講比較好講。
心識散亂於六種外境是輪迴一切迷現之根本、一切痛苦的來源。
你我眾人平常總在塵勞裡,在喜怒、得失、五欲裡過活,眼耳鼻舌身意始終在攀緣外境,少有厭煩思靜之心。不要說收攝六根,反照迴光,就是一般的耐心專心做事,都很難得。
有悲心自然會遠離嗔恨心,但實踐中某些人的悲心卻有可能引發嗔恨心。
比如在放生時會對殺生者產生強烈的偏見。這時不妨看看自己的心,我們很顯然是把自己歸入了代表「道德」、「正義」和「值得拯救」的一邊,而對方則是「無藥可救」、「不值得慈悲」的。
大家不要去猜測佛法,特別是金剛乘那些東西,他的那些示現,不要用凡夫的眼光去猜測,用我們很狹劣的很醜陋的,那個心去測度,那是有罪的,雖然顯現他很特別。
像最近我也有人送我那個叫 邱陽創巴仁波切的一本書,我一看那照片我覺得,我分別心很強,我覺得那個。
嘉華羅日巴於2016年薩嘎月藏曆四月15日(國曆5/21) 「佛陀成道暨涅槃紀念日」,開示了「佛教徒意味著什麼?」。
嘉華羅日巴解說作為佛教徒的基礎;皈依佛、法、僧三寶的重要;並講解佛教不同層次的信受。
問:佛心清淨所以佛身能放光,我們心不清淨,所以心光透不出來,可是魔也能放光,他放光的原理是什麼?
答:其實你不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會放光,沒有一個人不會放光。不但人會放光,物質也都會放光。學氣功的人他不叫光,他叫氣,氣就是光。所以他能看你的氣色,從你的氣色能看出你健康的狀況,也能看到你的心情。
隨喜是隨著歡喜。雖然自己沒有做什麼,但能隨著別人生起歡喜之心。
比如對方得到獎金了、升職了、被長官表揚了,獲得了財富、名譽等好處時,自己卻什麼也沒有得到,但是能隨之而歡喜:“太好了!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心裡肯定是樂呵呵的,那種感覺真舒服啊!”
無常有『粗大相續的無常』和『細微刹那的無常』,明白了空性後就不難理解『細微刹那的無常』了。
如果不懂空性,很難明白無常。『細微刹那的無常』是在相上講的,空性是在體上講的。沒有明白空性,也很難明白刹那的無常。其實都是通的,是一個道理。真正明白了空性,也就明白了無常;真正明白了無常,也就明白了空性。
在藏傳佛教中,無論是什麼宗派的修行者,就猶如所有的河流都發源於聖潔的雪山那樣,大家都是 佛陀的弟子。因此,在宗派之間發生紛爭,是一件非常遺憾可悲的事情。
對於祖先所傳下來的殊勝法教,以及在壇城中通過投擲花朵來選擇的有緣本尊,我們都應同樣以虔敬之心來慎重對待,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