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Ads
目前分類:修行訣竅 (94)
- Feb 13 Thu 2020 01:05
『除疫蓮師心咒』- 慈誠羅珠堪布仁波切親誦
- Jun 22 Wed 2016 01:34
清靜業障最佳方法-具足四力念修金剛薩埵心咒
- May 13 Fri 2016 01:26
莫把『小資情調』當佛法
- Apr 25 Mon 2016 22:36
索達吉堪布: 為何越是修行佈施越是身體差事業差?
- Apr 20 Wed 2016 19:01
淨界法師: 你如果沒有正知正見,寧可不要修行!!!
淨界法師: 你如果沒有正知正見,我的建議,你寧可不要修行!
從《楞嚴經》的角度,你要麼就不要修行,你還有機會;你要麼就一次把它做好,走上正確的道路。你不要在修行當中誤入歧途,這是最糟糕、最冤枉的!因為這個時候誰都救不了你。你未來墮入到外道種性、邪魔種性,你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痛苦,出來以後把這個罪業、把這個妄想洗得乾乾淨淨的,再重新接觸佛法,這當中你不知道受了多少冤枉的痛苦。
- Jun 18 Thu 2015 15:38
娑婆世界非常艱困, 反而容易修行累積巨大善業!!!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是《法華部》的一部經。這個故事就是講 文殊師利菩薩帶著 舍利弗,入定以後去了一個世界,叫「說不退轉音聲」;那個世界有佛,名號是「華光開敷遍身如來」。
- Jul 15 Fri 2016 01:11
做了不好的夢該怎麼辦? 快念《緣起咒》!
- Jul 10 Sun 2016 22:33
【2016歐洲弘法】法王噶瑪巴: 不用禪修的禪修?
我們要如何修持「不用禪修」的禪修呢?法王以「解脫煩惱於生起的當下」為例來說明。
比方說「憤怒」,當憤怒的情緒即將爆發時,也就是在它正在生起的時候,我們要看著它,因為一旦憤怒完全浮現時,我們就很難對治它了。
我們需要一些練習才能夠體驗這個修持。如果沒有練習,我們會以為憤怒的生起與它的完全浮現是同時發生的。透過練習,我們就會瞭解它其實是有一個過程——這個先發生,然後那個再發生。
- Jul 03 Sun 2016 23:59
桂琛禪師:「說到佛法,一切都是現成的」
- Jun 29 Wed 2016 23:37
頂果欽哲法王:修『加行』的真正重點是什麼?
加行的真正重點,是利用這個人身,使其成為行者達到解脫的稀有機緣,並了解如此做的急迫性,對娑婆世間的環境所製造的只有痛苦這個事實,生起強烈的信心,且了解痛苦源自業力 - 惡行之效應。
- Jun 28 Tue 2016 16:13
一切『法』的核心就是『調伏自己的內心』
- Jun 26 Sun 2016 18:49
放鬆下來,讓心與外界連接,安住
記得我十七歲時,在家鄉跟隨 才晉堪布修學佛法,從共同外前行開始。我緊張而興奮,每天關在自己的小屋裡沒日沒夜地修行。
起初一切都正常,直到觀修『壽命無常』時問題出現了: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觀想,使我的身體過度緊張而僵硬;對無常的深入觀察使我內心充滿沮喪、哀傷。
- Jun 26 Sun 2016 18:41
《七寶藏: 竅訣寶藏論》: 『極為重要』之六法
- Jun 26 Sun 2016 18:25
只有孔雀能夠以毒為食-非最高根器之人應斷捨煩惱!
- Jun 26 Sun 2016 18:05
現在的『皈依』都皈依人而不是皈依『佛法僧三寶』
- Jun 26 Sun 2016 17:50
最好的護身符就是『皈依 佛法僧三寶』
你們接受過灌頂嗎?我相信你們一定接受過上百種灌頂了吧,你們真的曾經想過自己是一個菩薩嗎?我猜是不敢想,因爲你認爲菩薩就應該是在壇城上這些有四只手臂、第三只眼、其他的腳、不尋常的身色,你是這樣想的。
在接受過灌頂之後,你已經受了菩薩戒,表示你已經是一個菩薩了。這並不表示你已經升官了,而表示你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必須去幫助別人。爲什麽你不認爲自己是菩薩?第一個原因是不敢想、而且也不願意去想,甚至你不開心、也根本不知道菩薩到底是什麽。所以就算你接受了幾百萬個灌頂,也不會有效。
- Jun 24 Fri 2016 23:53
土登曲彭尊者: 僅僅做個降伏法的形相也有無量功德
- Jun 22 Wed 2016 21:12
在『中陰』階段的49天裡,是否人人所見相同?
《西藏生死書》說,『中陰』階段的49天裡,每天有不同的佛像顯現。請問,這種顯現是不同的人有不同顯現,還是所有人都這麼顯現,差別只是有人認識、有人不認識?
其實,人死後的幾天時間裡,不是所有人面前都能顯現『寂猛壇城』的如來本尊像。有些人雖然顯現了,但這種顯現如同流星般瞬間即逝,認識不了;還有些人,因為不瞭解這個法門,以另外形象顯現了;而業力深重的人,則看到自己從前所殺的生命或其他景象,見不到佛尊。
- Jun 21 Tue 2016 23:32
不具空性正見的修行,將使你在輪迴中陷得更深!
如果理論和實修不同,以致於修法和見地沒有關係,那麼修行就無法達到瞭解空性的唯一目的。如果修行不具無我見,那麼不是落入『常邊』,就是落入『斷邊』;這兩者都會加強二元對立,而不是除去它。
(備註: 『常邊』、『增益邊』和『有邊』是相同的,也就是執『體性是一』的。例如,一個人若執瓶子是諦實成立,那就表示他住於『常邊』、『增益邊』或『有邊』,他所執的,是虛構瓶子本來的實際體性,因而說是增益。
- Jun 21 Tue 2016 23:22
蓮花生大士︰我們算不算是『佛法修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