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美國的時候,噶千仁波切他每天煙供都念很長的儀軌,他那煙供粉就只有一點點。他說在美國煙一大警察就來,但是他從不間斷,每天早課晚課都這樣做,發心廣大。一發心廣大,那些孤魂野鬼就很喜歡,一吃到你的就會生天,成為你的護法,往生淨土,大家互相幫助。
我到美國的時候,噶千仁波切他每天煙供都念很長的儀軌,他那煙供粉就只有一點點。他說在美國煙一大警察就來,但是他從不間斷,每天早課晚課都這樣做,發心廣大。一發心廣大,那些孤魂野鬼就很喜歡,一吃到你的就會生天,成為你的護法,往生淨土,大家互相幫助。
修行的場所在哪裡都無妨,所以試著不要過分挑剔。否則,你會為了安排正確的修行條件,而把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花在枝微末節上,卻沒有時間修持。
龍欽巴尊者曾說:「在山頂上,我們的心自然而然會較為清晰,因此較容易平息心理上的昏沉」。
一直困在生死魔軍的牢籠裡無法逃脫,就是因為我們太相信自己、完全靠自己,不祈禱上師三寶,不祈禱本尊、空行、護法,一意孤行的惡果。我們自身的能力只在墮落方面綽綽有餘,而在成辦善法功德方面,一直都是不堪一擊!否則,我們早已不是六道淪落的可憐人了。
頂禮大恩至尊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一:『皈依三寶』,說明我們決心無懼地面對生命中的一切,不再尋求慰藉、寄託、照顧,除了切實地經驗當下,不再企圖另尋出路。
二:我們之所以很難體會到本心,是因為日常生活中所作所為大都在牽著我們朝與本心相反的方向走。修行不為再去成就什麼、證明什麼,而只是引導我們放鬆下來,慢慢去貼近本心。
華智(巴楚)仁波切的四大心子之首,阿秋法王的師祖(師公的上師) - 紐西龍多仁波切(龍多丹畢尼瑪) ,曾這樣回憶自己證悟心性的經歷:
平日里,華智(巴楚)仁波切每到天黑就會在一張羊毛墊子上全身仰臥,臉朝上、仰望虛空,用一座時間來修持『三虛空』的修法。
摘錄自: 貝諾法王接受安德魯.可漢專訪
安德魯:
在90年代初期,賈札仁波切(甲札(夏札)法王)告訴我:「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具足出離心。如果你有出離心,這意味著你瞭解這個世界是沒有實義的,輪迴的種種,是連一點意義都沒有的!假若你透徹的領悟輪迴的過患的話,這本身就是一種證悟!這意味著你已經超越輪迴,瞭解到這個世間究竟上是沒有意義的。」
蓮花生大士對 益西措嘉空行母說:「措嘉,你是否有聽過妳的袓先去世?看見你的同輩及鄰居死亡?留意到你的親戚,無論老少,多已逝去?見過死屍被抬到墳場?如此,那怎麼可能死亡不會降臨到我們身上呢?如果我們對此仍無動於衷的話,解脫將遙遙無期!
一切善法功德之源是將『無常』謹記在心,所以切勿須臾忘卻死亡的恐懼!
所有知見中,無常觀是最殊勝的,所以切勿遠離它!相信事務是恆常不變的態度是萬惡之源,棄捨此見吧!除非你將『無常』觀深植內心,否則惡業的累積將如山般高。
弟子問無垢光(龍欽巴)尊者:「什麼樣的弟子可得到大圓滿法」?
尊者回答說:「有聞思、有智慧的弟子總是喜歡在『二取分別』上面思維,屬於思維轉道用。愛禪坐的弟子特別執著打坐的境界,執著空性,這些人都修不出大圓滿法來。
只有對上師有無比信心的弟子,他們的內心自然而然能夠得到大圓滿的境界」。
禪修的兩種主在障礙是『昏沉』及『亢奮』。「昏沈」是禪修的狀態變得非常沈重、不清、混濁、呆滯,有時候行者會昏昏欲睡,並感到很沉重及缺乏明性,這就是禪修的第一種障礙。第二種障礙是「亢奮」(或掉舉),亦即行者的心太過於興奮,有太多過去的念頭,或是思緒不斷且極為強烈,以致於心無法收攝。
讓赤露、平常之心自在來去……如果念頭生起,就讓它們來,並讓它們自行解脫。如果念頭不生起,那麼就讓它們如此,並松坦地住於這自起自現的狀態中。
---第二世敦珠法王---
賈札法王是『大圓滿教法』的大光明,他在「揚列雪」建立了一個閉關中心。
『轉經輪』和『見解脫』,是我個人累積善業福德中兩項最寶貴的修持。
任何見著一個拿著轉經輪的人將不會墮入下三道。不論一個轉經輪內裝有多少的咒語,當輪轉一次,就會有那麼多的咒語散佈出去。
如果當你說:「嗡瑪尼貝咪吽」,它就會化現出一個 觀世音菩薩。觀世音的真實意義就是『愛』,猶如天下甘霖一般。
有一次我給很多修『上師瑜伽』正行的弟子們提了幾個問題,這些問題僅憑文字理解和翻書是得不到答案的,要靠修行經驗。
若是如理如法修行半年至一年左右的弟子,決定能答得出來。但當時沒一個人能答得上來。
現在很多寺院都塑了特別高大的佛像,你去燒高香、拜佛,三步一磕頭,做這些也不能不說不好,但都不如把自己的家庭修圓滿,把自己的生活修圓滿。跟家人搞好關係,先了緣了債,這才是實實在在的修行,實實在在的積資淨障。
怎樣把這種修行落實在生活中呢?這個很簡單,尤其是對我們這些大乘修行人,對我們這些密乘弟子來說,一點都不難。
對每個人而言,生死都非常重要,因為這是註定的宿命。生老病死與現實生活當中的痛苦,是任何人都無法拒絕、無法逃避的,只能鼓起勇氣去面對。
面對死亡的時候,世間所有的錢財、名利、知識、地位、經驗等等都用不上。無論是高官厚爵,還是巨賈富翁,如果沒有經過死亡培訓,到時都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很多人在自己被查出是癌症晚期,醫生下了“死亡審判書”以後,都極度悲觀,異常絕望,很快就面呈青灰、憔悴不堪了,這些人往往不是病死的,而是自己把自己嚇死的。
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死後還會投生。我們曾經歷過無數次死亡,只是今天已經徹底忘懷而無法回憶了。對追求解脫的人來說,正視生死大事,是很重要的事情。不但要知道如何面對死亡,也要知道如何面對投生。
在顯宗的有些論典中,講到了人死後的狀況,以及投生的過程,卻沒有講該如何把死亡轉化為修行,以及如何去投生。而《西藏度亡經》卻不但詳細地描述了從死亡到投生的整個過程,而且還講了如何引導亡者在中陰身獲得解脫;實在無法解脫,又如何選擇好的投生方式等訣竅,可謂將顯宗論典的缺憾補充得完美無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