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Ads
目前分類:上師開示 (106)
- Jun 18 Sat 2016 00:20
要如何對治『虛榮心』呢?
- Jun 18 Sat 2016 00:06
『轉世』、『再生』不一定發生在死亡後
- Jun 18 Sat 2016 00:06
同性戀的人會下地獄嗎?
問題 :我有一位信佛的朋友說:「同性戀的人會入地獄」,然後我就說 仁波切一定不會同意你的看法。
然後對方就回答:「你不是真正瞭解 仁波切,基本上佛教只適合那些清淨持戒的人」。
請問 仁波切你對這看法如何?
- Jun 17 Fri 2016 01:57
阿底峽尊者:世間有八件事讓人軟弱
- Jun 17 Fri 2016 00:11
阿底峽尊者的《臨別教言》
- Jun 17 Fri 2016 00:06
南懷瑾: 沒有福德就沒有智慧,就無法開悟
- Jun 16 Thu 2016 00:40
沒有了『菩提心』,空性將成為虛無主義的『毒品』
- Jun 12 Sun 2016 22:42
『智慧』無法購買與增加,是我們本來就擁有的
- Jun 12 Sun 2016 22:36
如何讓修行和工作、生活不會有衝突?
衝突或掙扎可能來自於我們已經把精神的生活與物質上的生活分離了,卻又想要把它拼在一起,想要兩者都有,而這是人類的習慣。
例如佛教徒的家裡有個佛堂,還有個儲藏室,兩者是分開的,在某個程度上這是必要的。然而,如果分離得過度,不能把儲藏室轉化成佛堂的話,那就會有這種衝突或掙扎。
- Jun 12 Sun 2016 22:14
『世間八法』使人脆弱
如果你深陷世間八法,你就會變得脆弱。
世間八法是說如果你喜歡被表揚,不喜歡被批評,如果你尋求被注意,憎恨被忽視,如果你過分地尋找快樂,過分或偏執地害怕例如痛苦,如果你只是想得到,害怕失去,如果你深陷這八種狀態,你就會變得脆弱。
- Jun 12 Sun 2016 22:02
真正的『佛教徒』應當接受並認同『四法印』
- Jun 12 Sun 2016 01:36
如何尋找上師?一位好的上師必須具備那些特質?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因為現在有很多人想要有一個好上師,並且成為一個人的弟子一定有一些儀式,像剪下一點頭髮、皈依等等,但什麼是真正重要的呢?就如同結婚、戀愛是兩回事一樣,結婚必須要有儀式,否則婚姻並不完全;但對戀愛來說,沒有人可說這是你將戀愛的人,沒有人可指引你戀愛,如果你遇見某人,你被自己的感覺所動,你就自然地戀愛了,為什麼呢?因為其中有過去世的連結,知覺上的連結。
上師也是如此,當你看到某位上師,你很喜歡他,他好像你的老師或精神上的夥伴一樣,那麼你自然地就會有信心;當他教導你時,無論他教導什麼,都使你了悟現象的實相,而進一步走向究竟覺悟,那麼這個人就是你的上師。
無論有沒有儀式、他是不是仁波切或被認為是偉大的老師。但我們總是由廣告宣傳來引導意念,判斷他是否是偉大的老師,可是這並不表示他或她認為的偉大老師就是你的老師。
- Jun 12 Sun 2016 00:58
『聽聞佛法』的功德有多大呢?
- Jun 11 Sat 2016 00:25
六道眾生都是依照自己的『業報』而認取『外境』的
沒有任何現象真正地存在,它們遲早會消逝。
涅槃及娑婆中的一切事物現象,只不過是表相而已,靠那唯一的自性去覺察。每當內在的心境有所改變,感受到的外境也隨之變遷。因此,你所見的一切,只是心性的流露。
- Jun 11 Sat 2016 00:15
學佛真正意義不是超度、火供、薈供、燒香、灌頂
- Jun 11 Sat 2016 00:07
真正的『大悲心』是什麼呢?
- Jun 11 Sat 2016 00:00
頂果欽哲法王: 寤寐之間恆時為眾廣大發願
- Jun 10 Fri 2016 22:18
家人反對你學佛-親人之間缺少正常健康的交流
根據我的觀察,家庭成員之間缺少較為親密的情感和精神層面的交流,是很多問題和矛盾的根源。
家人若反對你學佛,並不一定是因為他不贊成佛法,很有可能他只是怕本來跟你交流就不多,你若再學佛而他不學佛,以後能一起談的話、一起做的事就更少了。
- Jun 10 Fri 2016 22:08
『慾望』-擁有得再多也覺得未來没有保障
慾望多不一定是積極樂觀。
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的很多出家人以世間標準而言,可以說是一無所有,一般人身處其境大概要愁死了,但是他們每天都很快樂,年輕人朝氣蓬勃,老年人安詳喜樂,勤奮地聞思修行,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每過一天,就向解脫邁進一步。
- Jun 10 Fri 2016 00:59
【2016歐洲弘法】法王噶瑪巴開示『四聖諦』
法王噶瑪巴在巴黎左岸萬豪飯店及會議中心(Paris Marriott Rive Gauche Hotel & Conference Center)為現場1600名會眾開示四聖諦。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會場相當特別:1975年,第十六世法王噶瑪巴曾在這裡傳法,當時旅館的名字是聖傑克斯(PLN Saint-Jacques)。在為第十七法王首度訪問法國尋覓場地時,主辦單位在毫不知情下選定同樣的地點,歷史性的巧合似乎是冥冥中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