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覺遠

 

 

法眼文益禪師.jpg

 

法眼文益禪師(公元885958第四十二世、禪宗第十五代。禪宗最後一個流派 法眼宗之創始者)早年跟隨 希覺禪師學習經、律,後來從戒律中發現參禪的趣味,開始四處行腳,尋求禪師點化。

 

有一次,他與道友相約往南行腳,途中遇上了傾盆大雨,溪水暴漲不能前行,只好借住在附近的地藏院等雨勢轉小。

 

地藏院的主持 - 羅漢桂琛禪師,見文益悟性頗高,有意接引,便問他:「你要去哪裡?」

文益禪師答:「迤邐行腳去。」

桂琛禪師又問:「行腳要做什麼?」

文益禪師說:「不知道。」

桂琛禪師說:「不知最實在。」

 

這時候大雨停歇,文益辭別桂琛禪師。

 

桂琛送文益到門外,看見一塊大石頭,指著石頭問道:「你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不知道這塊石頭在你心內,還是心外?」

文益禪師不加思索地回答:「依照唯識學來說,應該是心內。」

桂琛禪師抓住把柄就說:「你不是在雲遊行腳嗎?怎麼石頭還放不下?」

文益禪師一時瞠目結舌,無言以對,便留下來向桂琛請教。可是文益每次發表自己的見解都遭到桂琛的否定。

 

「佛法不是這樣子的!」

 

文益禪師只好再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可是 桂琛禪師還是說:「佛法不是這樣子的!」

 

經過幾次的試煉,文益失望地對桂琛說:「我已經辭窮理絕了!」

 

桂琛禪師突然對他說一句:「說到佛法,一切都是現成的。」

 

文益禪師一聽,當下開悟

 

原來在天地萬物之間,佛法是無處不在的,可是人心中有主觀意識會去判斷衡量,產生分別心,才會被金錢、名利、美醜、善惡等價值所迷惑,禪就是要打破人的主觀意識。文益經過禪師的點化,明白了這個道理,至於是唯心論還是唯識論,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一般人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以充實知識、增廣見聞,是非常好的自我成長。不過,知識見聞雖然可以讓我們開眼界,卻不一定可以讓我們除煩惱。

 

開眼界和除煩惱不一樣﹔對各種各樣學問的探索,並不等於智慧的開發。禪宗所講的智慧,是把自我中心的立場、角度、判斷都放下,只有絕對客觀的事實,沒有相對的任何執著。

arrow
arrow

    老不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