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01.jpg

 

如果你詢問亞里士多德,他會說有一個桌子的本性,這個桌子的本性就是真相。每一個人 - 教徒、科學家、醫生、間諜、偵探 - 每一個人都在試圖發現真相。亞里士多德說存在一個桌子的本性。蘇格拉底卻又是另一番說辭。

 

這裡我可能會有所遺漏, 蘇格拉底說並不存在桌子的本性這樣的東西 - 桌子本身就是真相;簡單的真理,如此而已。如你們剛才所說,佛教徒的見解是類似的。

只要有因、緣與一些事件的暫時和合,就會產生現象。

 

因此我們說四條腿,一塊木板,有人在上面放了一個杯子,然後突然就形成了一張桌子。如果你坐在上面,那麼它就變成了一張椅子。但如果有人並不知道什麼是桌子,他把一條桌腿當成柴火用,因此它就突然變成了柴火,而不再是桌子。

 

凡事都是這樣:木板就是木板。

 

菩提本無樹.jpg

 

因此你問,究竟上有沒有一張桌子?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他們會有其他的說法。佛教徒會說:桌子超越了存在、不存在、既存在又不存在(二俱)與既不存在又非不存在(二非)。

有人或許會問:這樣表述的目的何在? 只要我能把我的茶放在我的桌子上, 其他的誰在乎呢?但這並非無用。當然誰會在乎一塊木板、四條腿,即便是佛教徒事實上也不在乎。

 

為何佛教徒對此寫下成千上萬本書,剃光他們的頭髮,歸隱洞穴,步入寺廟,所有這些是為了什麼?為何像 玄奘大師這麼聰明的人,雖然在宮廷中有理想的工作,卻寧願徒步走到印度,他歷盡艱辛帶回這些佛經,是為了什麼?中國人應將他視為最偉大的英雄之一。

 

玄奘大師.jpg 

 

問題來自於當你說你在看四條腿與一塊木板時,你會認為「啊,這是我的桌子」,這引發了執著。

 

我確信有些國家因為一張桌子而宣戰。當然我是在打比喻。這是對一個根本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或者二俱與二非的事物的執著。我認為這就是 佛陀比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以及其他所有的哲學家更為聰明之處。他們都對真理有興趣;但 佛陀恰當地安置了法道、問題與解決之道。

正是 佛陀宣稱:這些現像都是幻覺。當然桌子在這裡只是一個比喻,讓我們用一個更為實際的方式。

 

考慮一下:是什麼讓你我軟弱,不是肉體上的,而是精神上的。這有很多原因,但佛教徒認為有八個原因(世間八法(八風) - 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八風吹不動.jpg

 

我們不作全部討論,只挑選兩點來談:我們不喜歡被批評(毀),喜歡被讚賞(譽)。

 

審視批評與讚賞,它們毫無意義。如果有人說你很美,這其實沒有太大的作用,這並不會讓你真的變得更美。批評也是一樣。

如果有人說某些事物糟糕,這並不會令事情變得更糟。但人類卻學會了把這些小題大做。

我們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試圖躲避批評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花在了沽名釣譽上。為了一點小小的讚賞,我們會出賣一切;而為了躲開一個小小的批評,我們會捨棄一切。這就是為何佛教哲學在現代社會中是如此的重要。

 

這就像你們有時戴的領帶一樣。你們知道這塊布對穿著而言大概是最沒有用的東西。它不保暖,甚至不能裝零錢,事實上它令你窒息,但我們卻花這麼多功夫在上面。我聽說領帶是最難挑選的服飾。

 

佛教徒並沒有說你必須放棄打領帶。佛教徒說你應該打領帶,但你必須知道這是最沒有用的東西。當你同時兼具兩者,你會很優雅,而同時又不會沮喪。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活中的平衡。否則一條簡單的領帶就會困擾你的整個生活。

 

宗薩欽哲仁波切 2010年北京大學講座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簡介: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jpg 

 

請參閱文章: 宗薩欽哲仁波切: 為何會遇到『紅包大師』?

arrow
arrow

    老不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