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師 肉身成聖02.jpg

 

大師在開悟前後的一段時間裡,曾做過與修行悟道極有關係的夢。

 

日有所思則夜有所夢,夢本來不值一談,但大師的夢卻與眾不同,不單純是意識的反映,而是滲透著神通妙用及其悟證境界,所以介紹一下大師從開始住五台龍門到抄寫《華嚴經》這四五年間的三個佳夢,對瞭解大師在這一階段的修行悟證境界,是極有好處的。

 

第一次,大師夢見自己走入金剛窯,看見裡邊有兩扇大門,旁邊有座大般若寺。一跨進寺門,就好象處在無比廣大的虛空一樣,殿宇和樓閣的莊嚴,無法以言語形容。在正殿當中,安放了一張大床,清涼國師倚臥在床上,妙峰大師侍立在左方。

大師一見國師,趕緊過去禮拜,然後侍立在右方。這時聽到清涼國師開示著切入法界圓融的觀境。隨著國師的開示,大師的眼前即現出了相同的境界,自覺身心交泰互入。

國師講畢後,妙峰大師問:“這是什麼境界?”大師笑著說:“無境界的境界。”大師醒來後,自己覺得心境融徹,再也沒有掛礙。

 

 

第二次,大師夢見自己升向天空,當升到無邊無際的高空時,又逐漸飄落下來,只見四周空空洞洞,沒有一點東西,大地在天空的下面,圓圓地像一枚鏡子那樣平滑光亮,有如琉璃鏡的晶瑩。

遠遠望去,在無窮的天空中,現出了一座廣大無比的樓閣,它鋪天蓋地,雄偉壯觀。在樓閣中又現出了世間的人事往來,就連最小的市井鄙惡之事,也都容含在那裡。在樓閣的中央,設一紫金焰色的寶座。

大師心裡想:“這大概就是金剛寶座了。”大師對這座莊嚴妙麗、不可思議的樓閣非常歡喜,想走近它,可是轉眼又想:“為什麼在這清涼的世界中,有這些雜穢的樓閣呢?”這念頭只一起,樓閣即刻去遠了。

大師心中又想:“一切淨穢的境界,都是由我心而生的。”思惟著心生萬法的道理,樓閣又近了。

片刻之間看見金剛座前,侍立著許多身材高大、相貌端嚴的僧眾。這時忽見一位比丘從金剛座後面出來,手捧一卷經書,徑直走到大師面前,對大師說:“和尚叫我把這卷經書授予你。”

大師接過一看,全是黃金色的印度梵文,一字也不識。大師將經書收起後,即問那比丘:“那個和尚是誰?”比丘回答說:“是彌勒菩薩。”大師一聽非常高興,立刻跟隨比丘到了陛下,瞑目斂念而立。

過了片刻,忽然聽到罄的鳴擊聲,大師睜眼一看,彌勒菩薩已經登座。大師即在菩薩前恭敬地瞻仰頂禮,只見菩薩的面容,晃耀著紫磨金色的光彩,世間上再也沒有比菩薩更壯麗的了!

大師頂禮後心想:“今天菩薩特為我升座說法,那我就是當機者了。”於是大師長跪合掌,拿出經卷翻開。

這時彌勘菩薩開示說:「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淨。染有生死,淨無諸佛」。

大師聽到這裡,身心忽然頓空,只覺得聲音從空中歷歷傳來。大師一覺醒後,菩薩開示的聲音仍在耳邊回蕩。從此『識』與『智』的差別,完全了然清楚了。並知夢中所至之處,那是彌勒菩薩的兜率內院。

 

 

第三次,大師夢見一僧人來報告說:「文殊菩薩在北台頂設置浴室,請你去洗澡」。

大師跟著他到了北台頂,走進一座廣大清淨的殿堂,裡面飄散著異香。這裡的侍者都是梵僧,他們帶領大師到了浴池。

當大師準備解衣入浴時,見一位女人已在池中洗澡,心裡忽然一陣厭惡,不想再入池了。這時池中人見大師厭惡而不入池,故意露出身體,大師這才知道原來是男的。

大師隨即入池與他共浴。那池中人用手戽水洗大師,水從頭上淋下,一直灌入五臟,好像在洗肉桶一樣。五臟一一都洗遍了,僅存的一身皮,如琉璃籠一樣,洞然透明。

過了一會兒,池中人叫喝茶,有一梵僧手擎半邊像剖開的西瓜一樣的髑髏,大師仔細一看,見裡面全是人的腦髓,還淋漓著血液呢。

大師對這髑髏很覺厭惡,而這位梵僧卻用手指剜了一塊腦髓問大師:“這是不淨的嗎?”隨即送入口中吃了。這樣一邊吃一邊剜,吃得津津有味。

腦髓吃光後,只剩下些血水在裡邊。這時池中人說:“可以讓他喝了。”梵僧即把髑髏遞給大師,大師喝了一口,味道真像甘露一樣,喝下的血水從通身的毛孔裡一一橫流出來。

血水喝完後,梵僧過來給大師擦背,並在大師背上大拍一掌,大師立即醒了過來,這時通身汗流如水,五臟洞然,沒有隔閡。自從做了這夢以後,身心受用較以前又有提高,感到特別輕安自在。

 

 

憨山大師簡介:

憨山大師 肉身成聖.jpg

憨山大師 肉身成聖03.jpg

憨山德清(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俗姓蔡,字澄印,號憨山,法號德清,諡號弘覺禪師,安徽全椒人,明朝佛教出家眾,為臨濟宗門下。

復興禪宗,與紫柏真可是至交,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憨山德清精通釋、道、儒三家學說,主張三家思想的融合。宣導禪淨雙修,教人念自性佛,其思想見解頗與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相契。

中國禪宗的祖庭-曹溪,經過憨山德清的銳意經營,由荒廢恢復舊觀,因此被稱為曹溪中興祖師。其功德巍巍,為後人所敬仰。

 

天啟二年(1622),德清應韶陽太守張公之請,再入曹溪,為眾說戒講經。

天啟三年十月示微疾,向大眾宣佈道:“老僧世緣將盡矣!”

有僧請他垂一言,他說:“金口所演,尚成故紙,我又何為?”(《憨山大師傳》,《憨山老人夢游集》卷五十五),後焚香趺坐而逝,世壽七十八,僧臘五十九,諡號“弘覺禪師”,後人為他立塔于南華寺天子崗。

 

崇禎十三年(1640),弟子們將遺骸漆布升座,安放塔院,即今曹溪南華寺內供奉的憨山肉身像。(劉起相《本師憨山大和尚靈龕還曹溪供奉始末》)。

 

憨山德清靈龕於天啟四年正月二十一日歸匡山。因匡山地多陰,不便安葬,經二十年後又從匡山重返廣東曹溪。

大眾開靈龕瞻視,見大師結雙跏趺坐,面色鮮紅,爪發猶生,衣服尚新,只是開龕以後立即見風零星飄碎。

 

當時有一僧人建議依天竺的方法,用海南栴檀末塗其體。眾人同意他的作法,此僧人塗罷以後即離去不見。然後弟子們恭恭敬敬為大師肉身披上了千佛衣,供奉於憨山寺內。

arrow
arrow

    老不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