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上師.jpg

 

一、如『木磨』之上師

 

有些人像婆羅門世襲相傳的門第觀念一樣,到處宣揚自己的傳承如何如何;或者,雖具有少分聞思修的功德,卻並不是以希求來世的清淨心修持,而是擔心失去上師的地位等,所作所為只是為了今生。以上這些上師,都稱為“如木磨之上師”。

 

所謂的木磨,是指形象跟磨子沒什麼差別,發出的聲音甚至比磨子還嘈雜,但實際上根本磨不碎什麼糧食,最後只能磨損自己。同樣,有些上師外表上裝得道貌岸然,名聲可能比真正的善知識還響亮,但所作所為只不過在欺騙別人,最終只能是害了自己。

 

依止這樣的上師,弟子不但得不到任何聞思修的超世間功德,反而還會在他的誤導下逐漸墮入惡趣,相當危險。所以,佛陀在經典中說了,上師的種姓不重要,名聲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學處。學處一方面指戒律,一方面指他的境界。一個人若能具足這兩條,並通達顯密一切法要,那麼即使是個乞丐,也值得我們頂戴。

 

在那裡,他謊稱是弗盧醯婆羅門的兒子,叫耶若達多,離鄉背井特來向該國的國師求學。國師深受感動,當場就答應他的請求。迦羅呵非常聰明,表現相當優異。國師十分歡喜,不但指派他教授自己的五百名弟子,還把唯一的女兒許配給他。從此以後,迦羅呵的生活漸漸豐足安樂,但是,他身在福中不知福,常嫌棄妻子做的飯菜不合口味。妻子一點也不抱怨,甚至想學波羅奈的飲食,以討丈夫歡心。

 

後來,弗盧醯婆羅門得知了迦羅呵的事,準備去鄰國將他捉回。這天,恰巧迦羅呵與門徒外游,遠遠看見弗盧醯婆羅門迎面走來,他驚慌不已,急著打發隨行的門徒離開,之後走到弗盧醯婆羅門面前,頂禮跪拜,苦苦地哀求:“我來這裡,謊稱您是我的父親,才能投靠國師學習經典,娶他的女兒。請您不要張揚我的秘密,我以後一定會侍奉您。”弗盧醯婆羅門善解世事,便不再追究,說:“你確實是我的兒子!”並跟著迦羅呵一起回家。

 

一進家門,迦羅呵告訴妻子,自己的父親前來探望。妻子喜出望外,忙準備了各種佳餚進行招待。用餐完畢後,妻子等到適當的時機,私下請教弗盧醯婆羅門:“我照三餐侍奉丈夫,可是他都不滿意。希望您指點我,以前耶若達多在家喜歡吃哪些菜?我願意學習。”

 

弗盧醯婆羅門見她一片真誠,卻苦於迦羅呵的挑剔,非常生氣。於是教她一個方法:迦羅呵若再嫌飯菜難吃,就在他身旁小聲地念這首偈子 -“無親游他方,欺誑天下人,粗食是常食,細食複何嫌?”

 

如今像這位傭人之子般的相似上師,確實不計其數、比比皆是。有些人連世間人格都不具足,聞思修什麼功德都沒有,卻自以為非常了不起;有些人雖有一點點功德,可從來沒有想過出離、解脫,在別人面前顯得很莊嚴,也只為了即生獲得地位、財物等。這樣的上師,最終只能毀了自己,也毀了他人。所以,大家在學習佛法時,首先一定要擦亮慧眼,看所依止的上師是否真正具足法相。

 

二、如『井蛙』之上師

 

有些上師沒有能力調伏弟子,自己也與凡夫人沒有差別,根本不具備絲毫特殊功德 - 不要說利益眾生的菩提心、證悟空性的智慧、廣度有情的善巧方便,甚至連基本人格也沒有,連一般的人都不如。就算是不學佛的世間人,有些也不會說妄語欺騙別人,說話實實在在,行為也能表裡如一,但這些上師連如此美德都不具足,性格品行極其低劣。

 

以前 如意寶晉美彭措法王出國時,印度某個中心派來的一位老上師,在眾人面前表現得特別傲慢。當時我身邊有位堪布,就悄悄地說:“這個人就是《前行》裡講的井蛙上師,自己什麼都不懂,只有去欺騙下面的愚笨徒弟了。”

 

確實,有些上師有了點名聲,身邊有了一些弟子,便開始得意忘形起來。但誠如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所說,縱然弟子多如蛆蟲,也沒有任何意義。這些弟子什麼道理都不明白,盲目地把上師看作佛。上師雖說有財、有名、有勢力,但行為非常不如法,跟特別低劣的人沒什麼差別,這樣的上師目光短淺,就如坐井觀天的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是什麼樣的呢?據說,從前有一隻年邁的青蛙,長期居住在小小的井底。一天,大海裡的一隻青蛙來到它面前。

 

井蛙問:“你是從哪裡來的?”

海蛙回答:“我從大海來。”

井蛙問:“你的海有多大呢?”

海蛙說:“大海非常非常大。”

井蛙問:“那麼,有我這個井的四分之一大嗎?”

海蛙連連搖頭:“遠遠不止。”

井蛙又問:“那麼,有沒有它的一半大?”

海蛙還是邊搖頭邊說:“不止不止。”

井蛙繼續問:“難道有這個井這麼大嗎?”

海蛙依舊重複著前面的話:“不止不止。”

井蛙不相信地說:“不可能有那麼大吧?那麼,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於是,兩隻青蛙一同前去。當見到大海時,那只井蛙頓時昏厥,頭顱崩裂而嚇死了。

 

唐代韓愈在《原道》中也說:“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意思是坐在井裡看天空,會覺得天很小很小,其實並不是天太小,而是自己的眼光太狹窄。《二規教言論》中也講過,有些人因智慧不成熟,或者因孤陋寡聞、沒見過世面,常常認為自己很了不起,這是非常可笑的。

 

三、如『瘋狂嚮導』之上師

 

上師自己從未依止過智者,也沒有精進修學顯宗經典、密宗續部,對經續教理一竅不通,一無所知;內心煩惱比凡夫人還粗重,亂發脾氣,弟子都嚇得要命;不具足正知正念,以至於顯宗的戒律也違犯了,密宗的誓言也毀壞了;自相續比凡夫人還低劣,但卻像大成就者一樣,言談舉止高如虛空;嗔恨和嫉妒心十分強烈,斷掉了慈悲心的吊索,這就是所謂的“如瘋狂嚮導之上師”。

 

這種人特別可怕,明明沒有真實的戒律、智慧,自己的境界特別差勁,但所作所為比大成就者還厲害,吃肉、喝酒、邪淫、殺生什麼都敢做,什麼罪都可以造,其下場就像《諸法集要經》中所形容的:“愚癡無戒人,起增上散亂,相續造諸罪,去地獄非遠。”

 

這樣的上師,如今確實不乏其數,因為沒有學過戒律,對吃肉、喝酒、殺生一點都不在乎。包括有些密宗“上師”,蔑視因果,欺騙信眾,像大成就者一樣行持瘋狂之舉,行為真是有點過分,讓別人看了很難對佛教生起信心。

 

當然,這種現象在顯宗中也不是沒有。我聽說漢地有座寺院,經濟來源相當不錯,但一點聞思修行都沒有。當家師為了招攬弟子,允許每個出家人在屋裡上網、看電視,但唯一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必須要上早晚課。外人單看表面的話,這個寺院裡有很多出家人,上早晚課時非常整齊,似乎一個比一個如法。但下了早課以後,白天他們要麼打牌,要麼到飯店裡吃肉,穿僧衣做很多非法事,沒有一天去聞思修行,聽起來真的很可憐!

 

不過,這些只是個人的問題,並不是佛教的弊病。佛教中對出家人的要求,在文字上已規定得清清楚楚,但他們自己不行持,以致令眾人生邪見,這個責任不能怪到佛教頭上來。

 

今天有人問我:“有些文件中規定:藏傳佛教不能傳入漢地,這一點您怎麼看待?”我回答說:“其實藏傳、漢傳只是法脈不同而已,教義上並沒什麼差別,都要修菩提心、空性等等。佛教根本不分民族、國界、地域,它是人類慈悲與智慧的思想結晶,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可以接受。只不過有時候因為跟歷史掛鉤、跟政治掛鉤、跟經濟掛鉤、跟文化掛鉤,人們才把佛教分成了藏傳、漢傳、南傳,甚至藏傳中也分為許多教派,實際上這些都是佛教。如果你只接受這個、不接受那個,如此取捨的話,肯定會犯舍法罪。所以,從廣義上講,所有傳承的教義都無有差別。”

 

四、如『盲人嚮導』之上師

 

有些上師不具備勝過弟子的點滴功德,不懂得打開取捨的雙眼,遠離慈悲心、菩提心,最終將弟子引入邪道,這樣的上師稱為“如盲人嚮導之上師”。

 

現在有些寺院香火鼎盛、人山人海,每次看到這種場景,我都會暗想:“這裡有個善知識該多好啊!有了善知識的話,每天就可以安排一兩堂課,給這些信眾講點基本法理。”但不少出家人只是讓人拜拜佛、燒燒香,自己只要天天吃飽飯,就什麼都不管了;那些信眾也懵懵懂懂的,只為了今生的安樂而發願,真的特別可憐。其實有些特別莊嚴的道場,若能有個善知識,把周圍的人全部召集起來,每天花半小時講一下佛法中的慈悲、智慧,對他們的利益會不可思議。否則,沒有思想上的溝通交流,純粹是物質上的供養,雖然此舉也有功德,但人們的精神空虛卻不能解決,而且沒有取捨的智慧,很容易被一些假上師欺騙。

 

我曾看過一本書叫《探索心靈的痕跡》,裡面就描述了不少假活佛。他們到了漢地之後,經常裝出一副很有智慧的樣子,對年輕的女人說:“你前世是什麼空行母,我們有很特殊的因緣,你要是能給我生個活佛兒子,將來對弘法利生會如何如何……”極個別女人竟然也信以為真,認為上師的金剛語不欺惑任何人,甚至介紹更多的人去依止他。

 

這些弟子平時談論上師,根本不關心他的境界、證量、學問,只是對上師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很感興趣。這種愚癡的師徒關係,完全是自欺欺人,但也沒辦法,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很多假上師的故事特別吸引人,許多人一聽就上鉤了。這些故事若是傳到上師的家鄉,當地人只會嘲笑,沒有一個相信,但在漢地有些人聽來,便覺得千真萬確、毋庸置疑,堅信上師就是這麼了不起……作者在寫這本書時,腦海中浮現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畫面。我覺得他說的有些話,還是比較實際。且不論他寫得好不好,最關鍵的是,此書揭露了一些事實的真相。

 

上述這四種不應依止的上師,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用頌詞的方式進行了總結:“猶如梵志護門閥,顧慮失毀自地位,聞思非為來世果,猶如木磨之導師。雖與凡夫性不違,愚者起信置高位,獲得利養心傲慢,猶如井蛙之上師。孤陋寡聞破律誓,心劣行為高如天,折斷慈悲之吊索,若依狂師增罪惡。尤依無勝己功德,無有悲心名聲師,如依盲主大錯誤,欺詐相伴漂暗處。”

 

蓮花生大士也說過:“不察上師如飲毒,不察弟子如跳崖。”像元朝皇帝忽必烈,在依止八思巴為上師時,就很有智慧。他詳詳細細觀察六年後,對上師說:“我觀察您六年了,現在確信您是一位具德上師,請收我為徒吧!”八思巴回答:“你觀察了我六年,我也要觀察你六年。”

 

《事師五十頌》中也講過:“是故勇士先觀察,上師弟子之關係。”宗喀巴大師在解釋該頌時,還引用了《金剛鬘講續》的一個教證:“十二年間需觀察,若不了知久觀察。”即依止善知識前要觀察十二年。然而,現在很多人不要說十二年,連十二天的觀察也沒有。今天開車回家的路上接到一個電話,說某某上師來灌頂了,自己馬上就急轉彎,匆匆忙忙去依止——可能他的無常修得太好了吧,覺得一切都很無常,再過幾天不一定有這個機會,所以沒有時間觀察上師。

 

其實,上師是我們生生世世的皈依處,也是開示取捨道理的導師。若沒有經過慎重觀察,不幸遇到了邪知識、惡知識,那自己一生的善資都將葬送在他手中,使已得的暇滿人身白白虛度。

 

索達吉堪布仁波切簡介:

 

請參閱: 索達吉堪布:有些福報,其實是魔王故意給你的

arrow
arrow

    老不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