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囊派確爾基寺-香巴噶舉極密馬頭明王.jpg

 

覺囊派祖寺 - 壤塘寺,是覺囊派的三大寺廟: 藏窪寺、確爾基寺、澤布基寺的合稱。其中 壤塘確爾基寺(法王寺)第十世活佛 - 噶瑪頓督多傑,具有「大善法王」殊勝名號者,承繼確爾基法座。

昇座以來十數年皆隱修於寢室,日誦經咒不懈,囑咐管家喇嘛以文革中所損壞的歷代上師靈塔中的靈骨、舍利,混合寺院泥土、確爾基寺大塔塔土、加持甘露等各種聖物,製作香巴噶舉極密馬頭明王擦擦,並隨身置放於佛壇,誦經加持二年。

 

    極密馬頭明王,為香巴噶舉不共之護法、本尊,三頭六臂身色紅,頭上有三個綠馬頭,手持各種刀槍法器,身繫及腳踏各色龍王,能消除各種魔障、疾病,加持信眾事業圓満,諸事吉祥。

 

【聖物尺寸】高約6.5cm&寬約5cm(無附包裝)

詳情請洽 善宿宗教文化中心

蕭宏書 & 陳雅惠 0921-014-689

來信請寄: mahametta@yahoo.com.tw

 

黑馬頭明王咒輪.jpg

黑馬頭明王咒輪02.jpg

 

覺囊派確爾基寺 簡介:

覺囊派確爾基寺 古版大藏經01.jpg

確爾基寺位於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中壤塘鄉,始建於北宋(公元1054年)。寺內有兩層半樓高的百年彌勒佛像,明代壁畫香巴拉勝景圖,一套千年以前的古版大藏經,幾百年前,金汁書寫《十萬般若》一套(12部),銀汁書寫《十萬般若》一套(12部),共24部。

覺囊派確爾基寺 古版大藏經02.jpg

寺院經堂四周牆上繪有時輪續部壁畫全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佛殿有近五百年的歷史。寺院現在留有珍貴唐卡畫《蓮花生威儀像》和19幅巨型唐卡畫,25尊古代鎏金佛像,多康地區獨一無二的佛牙一枚,文成公主親手繡製的《藥王佛》唐卡一幅,確爾基寺創建者仲氏頭蓋骨一副,上面可以看到酷似藏文字母和佛像。

唐朝文成公主親繡的藥師佛唐卡.jpg

文成公主親手繡製的《藥王佛》唐卡

 

寺內有綠度母塔,開光時塔裡面流出甘露。另有 篤布巴大師舍利子,這枚舍利上有勝樂金剛像。還有一些歷代皇帝賜予本寺廟的佛像以及自然顯現的佛像。

篤布巴祖師的骨舍利(勝樂金剛像).jpg

篤布巴大師舍利子,這枚舍利上有勝樂金剛像

 

香巴噶舉極密馬頭明王 簡介:

香巴噶舉極密馬頭明王.jpg

香巴傳規馬頭明王,又名『吉岡傳規馬頭明王』或『秘密馬頭明王』、『八足馬頭明王』等有多種不同名稱,屬『八大嘿嚕嘎內蓮花語』之法門。

 

蓮花語有馬頭遊戲續、蓮花大懷續、如來總逝續、秘密總集續、甘露明點續等多種法門,此法門屬『蓮花遊戲續』,概分為外成就、內成就及密成就三種,為『香巴噶舉』內七代珍寶傳承之第五代,觀世音菩薩化現大成就者 吉岡巴(法名秋吉桑給即法獅子)所傳之法門。

 

大成就者 吉岡巴於山上閉關時,入光明定中雲遊諸多淨土,於許多佛菩薩座下接受很多法門。尤其是木馬年仲冬十七日晚上,於夢光明定中至「鄔金淨土」親見 蓮花生大士,祈請 蓮師消除末法時期藏地修行者的各種傲慢魔等障礙之法門。蓮師立即現為三面六臂馬頭明王相,馬鳴三響攝受所有勇士及空行母,並傳予灌頂及法門,持以定印對 吉岡巴說:「馬頭明王一百零八種成就儀軌內最殊勝秘密之成就法,寧莫地區一位咒士已取出,你在他的座下接受此法能降伏白哈爾等惡龍八部之障礙」。吉岡巴依蓮師預言到寧莫地區於大成就者 佳岡日巴座下接受此法門。

 

此後又於「夢光明」中至 蓮師前呈報此事,蓮師告之:「若再向 佳岡日巴祈請三次,他將傳予你『馬頭明王密咒輪』」。

吉岡巴向 佳岡日巴供養中般若經卷、糖一桶、藏毯兩捲等後祈請,獲得密咒輪及完整法門,後來利益很多眾生,此法被稱為『吉岡巴馬頭明王法門』。

 

吉岡巴大師傳給 年敦巴必貝藍究,年敦巴專心修持二十一天即親見馬頭明王。

 

其時西藏流行群聚瘋狂症,年敦巴大師修持『吉岡巴馬頭明王法門』後,八十位患者身心獲得安寧歸於正常。

其後嘎穹魔王傷害很多眾生,大師以『吉岡巴馬頭明王法門』勾召,眾人親見一位身穿猴皮上衣及虎皮下裙、帶著很多烏鴉的醜者,祈請 年敦巴尊者原諒。

大師轉化其心、傳予菩薩戒後,魔王發願永遠護持佛法、不害眾生,頂禮三次後消失。以此法門非常殊勝極具盛名,因此成為西藏不分教派共通之法門。

 

年敦巴大師之後,薩迦派之 察巴法王極為珍惜『吉岡巴馬頭明王法門』,寫出解釋、彙整儀軌,薩迦巴昆氏歷代祖師相傳至今。

 

香巴噶舉之教內傳承,後為覺囊派 根嘎卓秋、多羅納塔、仁珍才旺諾布等廣傳,相續不斷流傳在覺囊派傳承內。噶舉派內大司徒(泰錫度)、巴窩、蔣貢康楚仁波切等相續傳承而興盛未衰。

 

格魯巴於色拉寺開山祖師建立色拉寺時,宗喀巴大師曾告訴他:「你所修馬頭明王法門為龍樹菩薩的主要本尊,能不斷修持此法,你興建的寺院會非常興盛。」因此成為色拉杰寺院主要的修持本尊。達賴喇嘛五世及七世都非常推崇此法。大學者土觀大師彙整馬頭明王法門計兩卷,普揚至外蒙古及漢地。

 

arrow
arrow

    老不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